top of page

籠罩在數位威權之下誰能倖免?_全球之聲亞太區高峰會

Updated: Jun 12, 2019

昨天到新聞所上課時,聽來自中國交換的新聞專業研究生同學(我們都叫他央視一姊)分享,這幾天她頻繁被台灣同學問到「六四事件」。然而,在她已經是較高知識水準的求學生涯與同溫層中,卻是她生平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

當下的我非常詫異,對照起上週參與「全球之聲亞太區高峰會—數位威權」特別有感觸。

一、數位威權在哪裡?

「數位威權(Digital Authoritarianism)不是限制公民本身,而是限制公民行動與企業單位。」

中國在習近平時代,透過科技技術(包含人工智慧、電腦學習、大數據等)對內由中央由上而下地強化對社會的掌控與維穩,以及對外關係的鞏固和擴張。

有趣的是,上午Keynote Speaker的羅世宏教授(現任中正大學傳播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教授)表示,審查機制2.0不再只是刪除、隱藏資訊,而是輸入更多資訊,企圖佔據你的所有注意力,因為「注意力也是黨產」。

(影片說明:〈下載量破億的「學習強國」,到底是個什麼App〉,端傳媒)


從天網、社會信用制度被動監測與評分,到「學習強國」應用程式箝制人民的知識學習與社會意識。以「學習強國」為例,為中國政府投入大量國家資源和民間阿里巴巴共同開發的應用程式,進行互聯網黨建,將黨員教育、管理、考核等通握網路載體進行宣傳,主打內容是有關於習近平的言行與相關資訊,讓用戶透過應用程式學習與隨堂小考,並且建構對於國家領導人的個人崇拜、黨國效忠與國際認知,如果學習積分落後則會被公告。

數位威權除了是政府由上而下的監控、審查,企業也參與其中,透過屏限制、屏蔽與移除某些內容,協助進行維穩的工作。

企業與國家間密切的關係,可從上述的學習強國App說明。由阿里巴巴上架的應用程式,馬雲表示願意捐出企業給國家,為了確保自己的商業利益,企業也必須和黨國體系進行合作,其中包含內部的自我審查。而跨國企業本身作為商業體,免不了對於擴張市場和權力的渴望,顯示在Google透過過濾版的搜群引擎企圖進軍中國所開發的蜻蜓計畫,以及Skype中國版的監控言論機制。

(影片說明:〈Google人形助理,你的萬能好幫手。|DropDragonfly〉,國際特赦組織 台灣分會)


當然,數位威權不僅發生在中國,也在泰國、緬甸等地,以大眾免於假新聞之名,實踐言論審查、打擊網路上的言論自由之實,而其中相關法案是否尋求公共民意,或是如何認定假新聞又是個深奧的謎。


▎數位威權在泰國

從泰國刑法112條中「忤君罪」,凡在學術或是公開場合批評、侮辱皇室,皆會遭到判刑處分。至為了保障網路安全與反恐的名義,2016通過新版《網路犯罪法》並且設立相關單位,讓政府可以監督媒體,有權移除網路上特定言論,促使網路媒體創作者必須自我審查,形同失去言論自由。或是在軍權掌握政府後,讓一百多位媒體人去上三到十七的調整課程,以及家庭訪問;又或是利用國家重大節慶與祭典,民眾轉移目光之時,將異議份子或是社運人士逮捕。


▎數位威權在緬甸:66號法案

66號法案對於言論自由的限制產生嚴重影響。

(影片來源:EM News, 〈Are you ready?〉,EngageMedia http://www.engagemedia.org/Members/emnews/videos/are-you-ready/#)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民主國家,也不必然保障數位資訊權利,例如韓國2007年臉書註冊規定要使用實名制(在2012年宣告違憲),又或是南韓人在網站上無法取得北韓的網路資訊。


▎數位威權的擴張

在沒有智慧型手機或是數位穿戴裝置的十年前,我們並沒有習慣每二十秒就換到下一個視窗,而今除了追蹤數位足跡、臉部辨識外,未來實體世界將出滿各種追蹤與感測器,我們和科技間產生了另一種變化,個人行爲進而也會有所改變。

無國界記者東亞辦事處執行長Cédric Alviani表示,在未來當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受到周遭環境影響時,應當思考隱私的意涵與界限,而其中自身對於內在心靈又持有多少掌控的能力。

我們要知道目前的便利是要付出相對高的成本,當我們選擇唾手可得的資訊便利時,自由並非永遠受到保障,兩者價值間的權重要如何選擇是至關重要的。

二、誰掌管了數位威權?

「不能把中國當作他者來看待,不然事情就無解。」

(Matters創辦人/端傳媒前總編輯,張潔平)

網路資訊時代,無法再將數位威權的帽子只扣在中國、俄國等威權政體上。在數位威權時代裡,傳統民族國家的疆界將不再適用,而是由商業大平台所控制,掌握治理權力的是Google、Facebook、Amazon、Tecent、Alibaba等大型商業公司。

「如果把 Facebook 當成是國家,全世界最大的國家是中國,第二就是 Facebook,第三個才是印度。」

(全球之聲主編,馬雲華)


下午Keynote Speaker張潔平講者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比喻,她說在網路與社群時代中,我們每個用戶都像是農夫一樣,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上發表內容、留下數位足跡,然而在數位世界中,大型網路科技、社群媒體公司壟斷,這些網路平台如同國家,我們在立憲之前就已經失去的數位公民權,這些「國家」甚至沒有憲法、或是獨立的司法系統;在瀏覽網站、交換資料與數據,以達成行為契約之前,人們已經先向科技公司讓渡了幾乎所有的權力,是產權確認前的圈地運動


這些科技公司利用我們的數位足跡,先於我們的意識發生之前(想想看平常我們下載應用程式,他會詢問取用我哪些資料、同不同意,我看都不看就會秒按同意...),進而政治權力加諸其上,科技公司再向政權讓渡某些資訊權以獲得緊密合作、市場開發的入場券。


此外,當人的行為和情緒可以在網路與社群中被精確地量測、推測和助波,它們也成為了商家和政策必爭的新戰場。舊時代的命題是監管(censorship)以消滅真相,新時代的命題是宣傳,創造出我方想講的論述,並且營造出那樣的風向。

只要看看去年十一月選舉,我們活在台大反指標的同溫層當中,所有支持婚姻平權、性平教育等法案在我們厚厚的舒適圈裡流動;相對的,爸媽常用的社群媒體(我們家媽媽是Line),卻充斥著對於婚姻平權反對的意見,而且也是源源不絕在長輩的對話框間流串著。我們的行為和情緒確實是受到身旁環境所影響,而這個「環境」看似也是可以由我們數位足跡所推測演算、進而營造出(又想到我的蔡莎莎同學,因為他很愛看松鼠圖,所以她的臉書都是一些松鼠或是小動物的萌圖...)。


三、深陷其中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羅世宏教授面對數位威權中國模式的擴張抱持著相對樂觀的態度,他認為「悲觀是威權主義的好朋友,他會讓威權武器化,產生恐懼寒蟬效應、自我審查,這正是威權主義所想要看到的。」他相信言論審查有其漏洞,不應低估網路用戶的創意,利用密碼或特殊管道通過過濾與言論審查。


同時,在數位威權下,於第四部門的層次中,願意追求真相的公民媒體仍然可以做出行動,例如NGOCN(公益服務網 NGO發展交流網)主張公益報導與傳播,發起的聲音計畫、草媒實驗,企圖在眾人沈默中,發出聲音。如果有被封鎖的組織,新的團體會像不死鳥(X)再度興起、持續抗爭,朝民主之路邁進。我們應該企圖結合公民教育、政治運動,串連寫作者、軟體開發商來進行數位革命。


為了追求informed citizen,當中固然會遇到種種的資訊困難與障礙,但我們不能把問題僅僅標籤化為打擊假新聞。

在個人層次中,張潔平提出,就算沒有真假新聞的資訊戰,個人也未必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

在美國自由主義的主張下,認為政府不去監管言論時,真理一定會勝過謬誤。這樣的論述卻硬生生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打臉,研究顯示在排除了意見領袖、公認假新聞或內容農場來源後,假新聞確實散播得比真新聞還要快。

然而,我們沒辦法單用打擊假新聞這樣簡單的標籤解決如此龐雜的資訊問題,那只會導致某種程度上的獨裁,例如對於新聞、社群媒體、部落格上言論自由的箝制。


關心數位商業的人數不勝數,但關心數位基本權利的人之又少。

我們對於數位資訊這股神秘的力量一無所知。作為個人我們應該試圖培養以下三項:

  1. 資訊自律:也就是培養媒體素養,要懂得辨析訊息來源、獨立思考

  2. 情緒自主:社群網路的普及性,鼓勵/濫用大家的情緒,我們應當對於社群媒體所帶來的情緒有所自覺(像我就覺得最近Instagram要把Like隱藏我就覺得蠻好的,畢竟朋友王競賽真的比不起...)

  3. 數據自覺:儘管很難拿回網路上的數位足跡,但至少要對於被拿走什麼樣的數據資料有所意識

最後,在回應假新聞和資訊世代差異時,張潔平也說到(同時也是整場高峰會最感動的一段話),

如何對抗有規模的資訊戰爭,教育是重要的,不單純是傳統學校教育,更包含生活場域的溝通。我們應該把更多精力影響一個一個具體的人,而不是一個改變系統性地解方。透過不斷不斷地說故事和釐清誤解,讓不同的人相互瞭解彼此,那麼達成共識的空間必然會慢慢產生。
 

高峰會活動簡介


2019全球之聲亞太區高峰會是一個集結數位倡議者與其組織的發聲平台,在此共同分享經驗、增加知識以期待能形成新的合作。 此次高峰會的討論包含亞太區科技-政治的複合挑戰、跨境對話與數位人權。將集結亞太區全球之聲的社群成員、公民媒體組織、倡議者、記者、研究員、技術專家與決策者(講師名單),討論兩大主題分別為為亞太區數位威權主義的興起與挑戰、公民行動對於數位威權政府的回應行動,並分享各自實務經驗上對於衝突與和平、網路人權與倡議、數位安全與隱私權、數位落差與發展限制等主題的看法。

 

後記


▎「為什麼走出同溫層是重要的?」

上次新聞所的課,我被老師(aka.中時董事)這樣問著。

當我們在譏笑著上一代人的思潮落伍、等待世代交替的時刻,身旁有一群朋友(工商時間:波波實驗室Popo Lab)嘗試利用不同的圖文媒介走入異溫層。但當我被問著這個問題時,當下我是回答說因為我有在乎的理念,我想要說服所有人或是讓他們理解我的想法,但老師回答我說,你應該要先把同溫層經營好、經營成專家,才能發揮影響力吧(瞬間不知道要怎麼回他...)。


▎「網路真的是所有人可以取得的資源嗎?」

這是在與談當中,印度講者Subhashish Panigrahi所提出的問題,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印度有超過100種語言和眾多少數民族,但很多網站(例如:維基百科)只有Hindi和英文,儘管我們現在主張網際網路縮短資訊差距,但對於少數民族或是沒有學過Hindi的人來說,卻無法透過網路取得知識。

他提到一句話我很喜歡

社會是由個人構成,個人權利需要被保障,每個人擁有平等的權利,跟主流的人一樣有權利,不論是語言或是文化上的少數權利。

由於知識是透過語言作為媒介,當主流語言支配著知識的傳遞時,少數族群或是非主流語言受教育者(可能各種原因他沒學到)的權益將受損害,讓我逐漸明白,為什麼Global Voice有一個Lingua計畫(把新聞媒體內容翻譯成各地方言)是重要的。


▎到底什麼是假新聞?誰來訂定?

這題我還是黑人問號。

最近一次中天的假新聞被NCC罰,是因為「三個市長合體、天降祥雲」(罰40萬)等一看就知道太鬧的原因。但是如果是政府宣傳,例如上次被Linbay好油抓到的農業政績疑似數學有問題,但是這種數據呈現的問題,平常酸民沒事可能懶得去農委會爬原始數據,那有能怎麼抓到是假新聞呢?


▎為了避免數位監控,我以後要避免帶手機出門、或是紙本寄信嗎?

這個問題我至今還是沒有解答。


 

參考資料

  1. 〈下載量破億的「學習強國」,到底是個什麼App(內附漫畫+視頻)?〉,端傳媒,2019年4月3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403-mainland-xuexiqiangguo-app/

  2. 〈「學習強國」:習近平「紅寶書」登上App排行榜首〉,BBC News 北京分社,2019年2月16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7250294

  3. 黃楸晴,〈Google「蜻蜓計畫」激怒自家員工!為了重返中國市場,Google其實已經暗地做了這些事〉,商周.com,2018年8月20日。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25359&type=Blog

  4. Joanne Chang,〈泰通過新版網路犯罪法 言論控管爭議引駭客攻擊要脅〉,關鍵評論網ASEAN: Indochina,2016年12月27日。https://asean.thenewslens.com/article/57776?fbclid=IwAR1ZCNsPMcxJFeR1RAckDJh1fT-eklj3Yc94qKT8FNTsJ_6SlkdAnLFd8RU

  5. 李奕萱,〈跨國、跨界公民合作對抗「數位威權主義」:專訪《全球之聲》主編馬雲華〉,公益交流站,2019年5月31日。https://npost.tw/archives/51317

  6. 韋行之,〈國際經緯:準備好面對中國「數位威權主義了嗎?」〉,上報,2018年9月2日。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7100

  7. 鄭舒筠,〈【投書】中國「社會信用體系」來襲!大數據的威權陰影〉,獨立評論,2018年9月23日。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302

  8. 黃兆年,〈中國的威權鞏固與台灣的民主深化危機:寫於「六四」25週年〉,菜市場政治學,2014年6月1日。http://whogovernstw.org/2014/06/01/jaw-nian-huang-1/

  9. Lohr, “It’s True: False News Spreads Faster and Wider. And Humans Are to Blame.”, New York Times, March 8, 2018.劉致昕,〈被消失的3584個關鍵字:六四這一天,牆內的人想說什麼?〉,報導者,2019年6月4日。https://www.twreporter.org/a/tiananmen-june-fourth-incident-30-censored-keywords

  10. 〈NCC開鍘 不只中天,TVBS、中視、東森也被罰〉,自由時報,2019年3月27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741198

  11. 邱珮畇,〈小英520秀農業政績 好油秒抓包:假訊息?〉,中國時報,2019年5月20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520001709-260407?chdtv


最後的最後,

要謝謝全球之聲的FangLing和Conny讓我來當文字組負責Live tweeting的志工,還有宜儒和Jao大神在一天高峰會中一起做的高峰會內容共筆,以上內容均出自於當天的演講與對談

更開心的是,完全被張潔平圈粉(撒花)。

全球之聲亞太區高峰會所~有的工作人員和志工,其實只有2+1個工作人員,而且他們都是業餘協助全球之聲(太厲害)

179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