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低糧價新主張—貨出得去,技術進得來,農業會發財(嗎?)
- Ellen Wang
- Nov 29, 2018
- 5 min read
Updated: Nov 29, 2018
Two cheers for lower food prices: Good for poor consumers and not the real issue for farmers
Februrary, 16, 2017, By Jonathan Brooks, Head of Agro-food Trade and Markets Division, OECD Trade and Agriculture Directorate
原文網址:http://oecdinsights.org/2017/02/16/two-cheers-for-lower-food-prices-good-for-poor-consumers-and-not-the-real-issue-for-farmers/

密西西比泥派(Mississippi mud pie)和海地泥餅(Haitian mud cake)乍聽之下有什麼差別嗎?真的是有,因為海地泥餅真的是在「吃土」。
(她真的吃給你看... 2:30秒開始吃,然後她就一直在吃而已...)
海地泥餅是由泥土、鹽、人造鮮奶油(margarine)組成。為了能夠攝取鈣以及其他礦物質,在當地的泥餅可是只有懷孕婦女才可以吃。然而,在2008年全球糧食價格狂升猛漲之後,泥餅真的成為無法負擔相對昂貴伙食花費的海地人主食。而這波糧價上升和後續問題,也引發非洲、亞洲、中東、拉丁美洲、和中南美洲的糧食暴動(Food riots)。
全球糧食價格趨勢

從上圖表中可以看見自2012年開始,國際糧食價格呈現下跌的趨勢,並且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與聯合國農糧署共同撰寫的2016-2025農業概況手冊(OECD-FAO Agricultural Outlook 2016-2025),預測下一個十年,大多數的農產品價格會持續、緩慢地下降,但還是會高於2007-08年的糧價高峰。同時,由於發展中國家人口成長趨緩,以及人均糧食需求趨於飽和,因此糧食供給的成長率有在趕上需求成長。
然而,這樣假設建立在油價會繼續降低、國際經濟環境會緩慢復甦(sluggish recovery),並且足夠糧食存量來維持市場穩定性。單看油價變動、經濟成長、和全球糧食產量的歷史重複變化,與氣候變遷帶來不確定性的隱憂,糧價確實可能在十年內有另一波飆升。
低價糧食受歡迎嗎?有助於解決世界的貧窮和飢餓問題嗎?

即便在2008年糧價危機前,當時糧食價格較過往低上許多,但是根據聯合國農糧署的調查,世界上還是有9億人沒辦法獲得足夠的食物。鑑於貧窮者將相對較大的預算用於糧食的購買,預計2007-08年的糧價危機將大大增加這些受飢餓的人口數字,而更慘的是世界上最貧窮的農民通常是糧食的淨購買者(意思就是他要買來吃的糧食,會比真的種出來的少)。
天公伯保佑,這些擔憂最後沒有成真,受飢餓人數反而持續地降低,在2015年將至8億人口以下。
紅豆泥?怎麼可能沒影響?
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對於這些相對貧窮國家而言,能夠減緩衝擊的原因如下:

在相對貧窮國家內,由於缺少港口、馬路、儲藏設備等基礎建設,因此無法與國際市場完全接軌。雖然阻礙了發展,卻也屏蔽國際糧食價格飆漲的波及。
許多國家實施保障貧窮者收入的政策,現金型移轉性支出似乎對於防止糧價上漲帶來的影響很有效(我的解讀是至少不用受到國際市場以美元交易的動盪所影響,或是根據強者我同學的說法:現金型移轉性支出是例如政府收稅,可能針對貧窮人提供服務或直接補貼,嘗試縮小貧富差距)。
2008-09年的經濟衰退後,造成大多數開發中國家出現溫和、緩速的經濟成長,因此許多貧窮者仍有能力購買食物。
有些論點表示,雖然經濟貧困的消費者會因為短期糧價上漲而受害,但長期而言,高糧價更能夠使生產者獲利,有利於接觸市場。同時,增加的產出對於提供就業機會和工資上漲是有好處的。
但這樣的論述沒有考慮到市場競爭施加給農民的壓力,而忽略生產過程需多項因素的投入(更多的是原本就是天子驕子,在資源相多豐厚國家的農民)。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與發展中國家生產者無法承受之革新
在已開發國家裡,生產者可以藉著先進的技術(例如使用新的品種、機械化耕作)減少生產成本,或是利用市場規模經濟來增加收益。而這些獲利等到其他的生產者能夠有相似技術並駕齊驅時,導致農產品的總價格下跌(就是因為大家都生產好多多,在一定的需求下,相對以往賺得少少)。
如果生產者無法負擔科技帶來的新技術或革新,則勢必會在低價競爭中,既沒辦法成本比別人低、也沒辦法比別人賣更多的狀況下,減少獲利。
在開發中國家,對於只與市場微弱接軌的自給農民來說,市場競爭壓力很小或根本不存在,但隨著基礎設施和當地市場變得更加發達,他們就會受到影響。有些人會說,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者,最好的方式不是建設鄉村公路,而是關稅壁壘或是價格保護政策一樣有效。
當生產者有能力與市場接軌時,長期高糧價反應的不僅是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的成本,更是表示獲利的機會仍侷限在創新型、擁有相對多資源的農夫。
事實上,糧食價格不論對於已開發或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者來說,都不是真的問題。
關鍵在於生產力。高生產力增長,會往同樣有利於消費者的方向降低價格,並且鼓勵那些推動提升生產力的農民。
再強調一次,關鍵在生產力!

正如Willard Cochrane在1958年所說:「落後國家(Laggards)面臨著提高競爭力或轉向其他經濟活動的選擇。」
由於價格最終是反應自然資源的稀缺性,因此把價格作為收入高低的標準是不合邏輯的。舉例而言,在許多開發中國家,水資源真的不用錢。
雖然可以降低成本,也會有相對低廉的售價,但是這樣非永續性的耕作方式,長期而言,仍會對於生產者與消費者造成損害。
(慈慈murmur:想想我們之前地下水抽免驚的,到最後地層下陷就知道了的這種邏輯)。
價格在某種程度上,仍源自於資源的永續性或是否有充足的成長率。
但就生產者和整個產業的看法而言,糧價不是唯一關注的要點。正如同Paul Krugman曾說「生產力不是萬能,但就長期而言,可是萬萬不能。」
(慈慈murmur:這句話邏輯怎麼跟「你是否不同意未來公投案不應不使用不能讓民眾不理解的多重否定句?」的迷因梗圖87趴像)
參考資料
Famine Food Legends #1: Haitian Mud Cakes, World Food Programme,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ymkAsjNtv0(發布日期:2013/7/19)
Mud Cake ASMR| Extremely Dry & Crunchy Sound(2:30秒開始吃,然後她就一直在吃而已...),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PM78ha7K24(發布日期:2018/7/1)
古人、動物和細菌為何吃土?那些以泥巴為食的傢伙,泛科學,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5291 (發布日期:2017/9/13)
FAO Food Price Index,Wikipedia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FAO_Food_Price_Index.pngGlobal
Report on Food Crisis 2018, World Food Programme, https://sway.office.com/lUKJJqCJlNB4wkvt?ref=Link2018
Hunger map, World Food Programme, https://www.wfp.org/content/2018-hunger-map (大推的互動式網站ㄟ,#下次來擷取跟大家分享)
Food Price, 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food-pricesOECD-FAO
Agricultural Outlook 2016-2025,https://www.oecd-ilibrary.org/agriculture-and-food/oecd-fao-agricultural-outlook-2016_agr_outlook-2016-en
圖片來源
Nounproject,https://thenounproject.com/
Mississippi mud pie,https://blog.bedbathandbeyond.com/bbb-recipe/frozen-mississippi-mud-pie-recipe/
Haitian mud cake,https://www.lolwot.com/some-haitians-are-still-eating-mud-and-dirt-cookies/
Paul Krugman,https://www.nytimes.com/by/paul-krugman
Comentários